时尚

孩子最讨厌的3种聊天方式,希望你没有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探索   来源:焦点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心理学者李雪说:语言是奇妙的东西,父母的回应反映了教育方式的选择,更反映了亲子关系的质量。父母的说话方式,会内化成孩子的性格,影响着孩子的命运。会说话的父母,用语言看见孩子的需求,帮助他们找到自己。不


心理学者李雪说:

语言是孩最奇妙的东西,父母的讨厌回应反映了教育方式的选择,更反映了亲子关系的聊天商丘市某某电梯厂质量。

父母的希望说话方式,会内化成孩子的孩最性格,影响着孩子的讨厌命运。

会说话的聊天父母,用语言看见孩子的希望需求,帮助他们找到自己。孩最

不会说话的讨厌父母,一次次攻击孩子,聊天漠视孩子,希望让孩子感觉焦虑、孩最害怕、讨厌无助,聊天错过很多成长机会。

孩子不会在批评中变得优秀,只会在鼓励下变得有勇气。

这3种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,希望你没有。


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分享过一个故事。

有次,他看到一个孩子想去店里买冰淇淋。

没想到,妈妈凶巴巴地批评孩子:

诶,你怎么这么馋?刚刚吃过饼干了,怎么又要吃冰淇淋!商丘市某某电梯厂 你就知道吃吃吃,什么时候看你学习有这么用心了?

因为孩子想吃冰淇淋,妈妈就给孩子贴上“馋”的标签,把一次行为无限放大。

更糟的是,她还把冰淇淋和学习联系在一起,指责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自制力。

这位妈妈原本是为孩子好,想让孩子少吃点零食,但这样的说话方式,注定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。


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,最忌讳翻旧帐。

揭过去的伤疤,只能发泄情绪,解决不了问题。

魏坤琳教授特意强调,批评孩子的时候,要就事论事,不贴标签。

不然,不仅于事无补,还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叛逆和反感心理,故意跟父母对着干。

长此以往,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“翻身”,甚至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消极暗示,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,生活也是改变不了的。于是,破罐子破摔。

对于孩子犯过的错,如果已经“结案”,父母要学会翻篇,不要老是唠叨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。

如果孩子再犯,千万不要说“我都说了好几次了”、“我不是早说过了嘛”,而要聚焦于当下的事去讨论。

就算你再怎么生气,再怎么想把它和过去的事联系起来,也一定要忍住。


育儿本身就是一种修行,说话方式看似无关紧要,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。

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过程中,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,去跟孩子交流,从而事半功倍。


在《怎么说,孩子才会听》一书中,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。

有两个妈妈,都在劝孩子吃胡萝卜。

一位妈妈夹起胡萝卜,直接放到孩子碗里,严肃地告诉孩子:“多吃点胡萝卜,对身体好。”

孩子表示拒绝:“妈妈,我不爱吃胡萝卜,难吃死了。”

听了这话,妈妈立刻生气地说:“你不许挑食!”

孩子勉强吃了两口,就跑出去玩了。


另一位妈妈也遇到类似情况,但当她听到孩子嫌弃胡萝卜味道不好吃时,没有急着否定,而是先认同孩子的感受,轻声询问:“难吃吗?你不喜欢口感还是味道?”

孩子回答她:“味道,我觉得胡萝卜有股奇怪的味道。”

这位妈妈继续表示认同,分享说自己以前也不喜欢,但因为吃胡萝卜对眼睛有好吃,慢慢就接受了。

孩子一边舀起胡萝卜,一边建议妈妈:“我觉得还是放汤里好吃些。”

妈妈答应他下次做成汤,两人愉快地吃完饭。

这两位妈妈的初衷是一样的,都想让孩子多吃蔬菜,但一个反驳孩子的感受,一个尊重孩子的想法,效果迥然不同。

有的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,喜欢忽略孩子的感受和看法,一言不合就说教。

孩子可能会碍于权威选择顺从,但心里一定是不服气的。等问题日积月累积攒下来,就会演变成亲子矛盾。


曾看过一句话:

心理层面的忽视,甚至比物理层面的缺位对孩子的打击更大。

有时候,我们之所以打断孩子,不重视他们的所思所想,无非是觉得不重要。

可实际上,每个孩子都渴望平等的交流。

只有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,才会心悦诚服,也才会真正改变。


“难道你就不能像妹妹一样乖吗?”

“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?”

每隔几天,邻居文姐就会大声呵斥儿子浩浩。

前几天,我在小区门口的餐厅碰到母子二人。

只听浩浩问文姐:“妈妈,我的奥特曼短袖放在哪里?”

文姐脱口而出:“我怎么知道?又不是我放的。”

浩浩低着头,一言不发地吃饭。文姐则开始抱怨:“你看看都多大了,还这么调皮!”

过了会,母子俩聊起成绩。文姐问浩浩:“你这成绩什么情况啊?”

浩浩小声解释,说这次考试题目难,大家都考得不好。文姐紧接着又说:“前面还有那么多人,你怎么不学学人家?”

这一句句反问,直听得人心惊胆战,我还没吃完饭就落荒而逃。


文姐在公司是领导,习惯了用命令的口吻,可这套放到家庭生活里,完全不管用。

也因此,她家里经常是三天一小吵,五天一大吵,氛围特别窒息。

网上曾有个问题:“你最讨厌的说话方式是什么?”

不少人的回答,都是“反问句”。

所谓反问,就是用疑问句来表达确定的意思,常见的比如“不然呢”、“你心里没点数吗”、“你听不懂人话吗”......

当父母习惯于反问或质问孩子时,会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。

在这种语言环境下生活的孩子,要么嚣张跋扈,要么敏感多疑。

长大后,他们往往需要用很长的时间,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。

要知道,孩子对父母说话的语气非常敏感,能察觉到其中细微的起伏。


正如《懂得只有力量》一书中所写:

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受到,父母反问的句式里,更多的是充满了生硬的判断和强烈的情绪,这会让他们无措和惶恐。

下次当你很不耐烦,想要对孩子说反问句时,不妨缓一缓,停下来,等心情舒缓后再表达。


人们常说:“没有不听话的孩子,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。”

这话虽然有些绝对化,但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
日常生活中,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和孩子交流呢?

第一,批评孩子时,记得看场合

从心理发展来看,孩子比成人的自我中心性高。

哪怕孩子还很小,也是有自尊、爱面子的。

因此,父母尽量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。

有问题的话,可以一对一私下沟通。

当众批评会让孩子滋生愤怒和委屈情绪,完全听不进去父母说了什么,还会影响亲子关系,适得其反。


第二,能用陈述句,不用反问句

当父母使用反问句时,往往会传递出责问和不耐烦的感觉。

比如孩子晚上不睡觉打游戏,要是父母指责孩子:“看看都几点了?”

孩子虽然理亏,可还是会觉得被质疑和不被理解,于是更不愿意听父母的话。

要是父母用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关切,比如“已经很晚了,早点休息吧”,孩子反而可能听话照做。

第三,非暴力沟通,谨慎用“但是”

很多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,喜欢说“但是”。比如:“你可以玩手机,但是必须先写完作业。”

然而,只要“但是”这个词一出现,就会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,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自由。

父母可以试着用“与此同时”来代替“但是”,就拿上面这句话来说,可以改成:

你可以玩手机,与此同时,要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,把作业写完哦。

两句话看似没什么变化,但对孩子而言,后者听起来没那么刺耳,也就更容易执行。

总之,父母好好说话,就是对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。

为人父母,愿我们都能变得更成熟,用更理智的方式去跟孩子说话。

这些孩子讨厌的聊天方式,你可以对号入座,看看自己有没有踩坑。


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!

金牌主播夏萌出镜,带你重读经典

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,短视频里学知识

欢迎点赞关注

本期解读: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
作者 | 林希言,公众号:希言说成长。

主播 | 绛染 ,电台主播、爱配音,神秘的爱猫人。
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合川市某某电子商务售后客服中心   sitemap
hljtf.cn